2017年01月《民间文学概论》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(课程代码:11342)

2017年01月《民间文学概论》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(课程代码:11342)
2017年01月《民间文学概论》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(课程代码:11342)——自网络,我不保证是真题,但教材上没有考纲确实难办,只能参考,不可押题。
论述题(本大题共3小题,每小题10分,共30分)
结合具体作品,分析民间传说的价值(P49)
以民间传说《白娘子》为例。这是一个追求婚姻自主,反抗封建礼教的人与异类相恋的传说。传说对于有文字和没文字的社会同样重要。
民间传说寄寓着民众对各类历史人物或历史价值的评价。《论雷峰塔的倒掉》上距辛亥革命13年,下距“五四运动”则仅5年,直至后来的《蛇与塔》,充分体现了民间传说具有的历史价值。其次,民间传说具有较强的实用功能。(这里可能需要加入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传说来收尾,不过我没兴趣延伸下去,标准答案是需要你加入那些东西的。)再次,民间传说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乡土文化和民族精神。
(这里也是一样,因为这是论述题不是简答题,题意让你结合具体作品,并通过总结出来的价值点进行一番论述。不需要你多么“优秀”,只要符合题意即可。单单像我这么答,可能只得一半的分数,甚至更低。但我目前只想这么回答,到了考场我也这么回答。因为我对那些传说没有兴趣。《蛇与塔》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的精读篇目。《论雷峰塔的倒掉》比单纯的民间传说更让我喜欢。“传说”目前不适合我。)
简述口头程式,分析其理论内容(P24)
口头程式由帕里-洛德提出:以史诗为对象,细致讨论了口头传唱史诗的规律,认为口头程式对于史诗创作和传承具有突出价值。在口头史诗中,学习通过口头——听觉来完成,作品在口头现场创编中完成,并通过口头——听觉渠道及时完成传播,这几个方面是彼此交融的,它们构成了同一过程的不同侧面。
口头程式奠定了口头传统的基础,影响了以理查德-鲍曼为代表的表演理论。
结合具体作品,阐述作家文学融入民间文学作品的方式及其意义(P169)
作家文学常常有意或无意地融入民间文学作品或其艺术手法,大致有三种情形:
其一,直接潜入,作为作品内容的一部分直接纳入作家的叙事之中。以《红楼梦》为例,小说起首即以女娲补天神话揭起小说的整体叙事,并为小说定下情感基调。
其二,题材利用:解构与结构。鲁迅的《铸剑》取材于民间神话“干将莫邪”并围绕“铸剑”这一故事核心进行创作主体的介入。
其三,原型的借用与再造:小说的人物与叙事模式。《水浒》以民间传说和故事的人物为原型,作家进行再创作,形成书面小说。
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创作实践上,还表现在作家文学理论的建设上,而且这种传统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影响深远。


评论